近日
由中铁十局勘察设计院设计
二公司负责施工的
周平高速临颍至襄城段
上跨京广铁路立交工程
双幅总重18000吨的转体桥
经过60分钟缓缓旋转
顺利跨越京广铁路
实现零误差转体对接
标志着项目建设
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
周平高速临颍至襄城段上跨京广铁路转体桥工程位于漯河市临颍县境内,是周平高速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转体部分为(2×70)米预应力混凝土T构,圆曲线半径3000米,单幅总重量9386.26吨。该转体桥采用“先满堂支架现浇后平面转体”工艺,左幅梁体逆时针旋转69°,右幅梁体逆时针旋转67°,公路左线与京广铁路交角69°,公路右线与京广铁路交角68°。
展开剩余79%此次转体跨越的京广铁路为国家Ⅰ级客货共线铁路,该铁路平均每7分钟就有1趟列车通过,施工必须在铁路部门批准的“天窗点”内完成,对作业时间和安全保障的要求标准较高。为最大程度降低对铁路运营的影响,项目团队经与铁路管理部门协商,在列车流量小的上午选择“天窗点”,进行桥梁转体封锁施工。
转体施工前,项目团队成立专项实施小组,组织召开了10余次技术交底会议,对技术方案反复论证优化,严格把控每项程序,并于5月27日进行预转测试。专项小组按照预定方案同步实施技术跟踪,同步指挥操作牵引工作,现场桥梁测量监控组、安全防护组等对主桥转体速度、转体姿态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转体前的参数进行多重检验校正,使每个角度都能按照预控参数转体到位,保证安全平稳转体。
此次转体施工采用“先平行铁路满堂支架现浇,后平面转体”工艺,利用铁路与公路间的空地作为施工场地,先平行浇筑梁体,再通过千斤顶推动桥墩底部的球铰转盘带动梁体整体转动,实现毫米级误差的跨铁路精准对接。该工艺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交通的干扰,兼具施工高效、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等优势。
桥梁转体结构由上下转盘、球铰、撑脚、滑道及牵引转动系统组成,其中,下转盘是支撑转体结构全部重量的基础,下转盘上设置转动球铰、撑脚、滑道及转体拽拉千斤顶反力座等。球铰是转体施工的转动系统核心,其平面直径2.85米,布设整板聚四氟乙烯滑板与球铰支座板镶嵌固定。
转体过程采用2套ZLD500型液压同步牵引系统,通过拽拉缠绕在Φ7.2米转盘上的2组21束钢绞线,形成水平旋转力偶驱动转体。技术人员通过速度传感器、摄像头及徕卡TS15自动全站仪实时监测转体参数,动态调整转速,最终双幅梁体以每分钟1度的速率同步旋转,历时60分钟精准就位。转体完成后,浇筑上下转盘间混凝土,形成梁、墩、承台永久固结体系。
周平高速是河南省高速公路规划布局的16条东西横向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高速交通网的重要节点。周平高速建成后,将形成周口至平顶山省级大通道,有效缓解京港澳高速通行压力,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对完善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散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提升豫皖互联互通水平、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十局)
发布于:广东省上一篇:特朗普降温与美联储之争
